讀《京華煙雲》心得【三】:每個女子都可能面對的危機 當我繼續拾起下冊閱讀,讀到了已步入中年的新亞,竟與一個二十幾歲的美術學校女學生談戀愛,這時,才把木蘭之前贊成納妾的思想想了個通徹,稍稍釋了懷。不過,這也是因為作者終於把一個女子遇到「婚外情」的危機意識寫出,才讓木蘭的立場顯得更可親些,以及讓人同情、擔憂了一下。
雖然,我還是認為,木蘭對納妾的觀感參雜了些孩子般遊玩性的天真,但換個角度來看,其實不妨可以將她容許的態度,與她父親姚思安所奉行的老莊思想作一連結。她對納妾的許可,可能只是想讓夫妻間彼此的關係都能順道而行。就像她自己也認為的,老夫老妻,感情總會開始冷漠──我們自己也可以體會,因為現在社會上這樣的例子是層出不窮的。她想,男人既已無心在妳身上,不如,讓男人順「道」、順其自然,去尋找他的第二春,再用家庭倫理來約束秩序,也就是所謂的納妾,這樣,也不致讓家庭破碎,或是讓無助的小孩失了依靠。如果不興舊時代的納妾,那麼,他們就勢必得離婚了。木蘭便是不願走上離婚這步路,所以才對納妾的思想多作保留。
這樣想,其實滿有道理,但納妾的前提原則是──絕不能被那些花心者濫用。
當然,我也覺得作者在處理這段新亞的外遇事件上,寫得太過理想化了。第一,作者雖有將木蘭的徬徨無助寫出,但這徬徨無助卻還是太過理性了,她首先關注的是家庭,在不興納妾風俗的現代社會,他們夫妻走上這步路就是等著離婚,想到她的家庭會破滅,因此害怕。這部分有寫出,但我不懂的是,為何沒寫出那種被背叛的情緒呢?畢竟,我一直認為新亞與她是恩愛的,突然有了外遇,這層焦心的情緒絕對是包括被背叛的羞辱的。所以說,這個人性還是寫得有所缺漏。
第二,是外遇當事者曹麗華的態度,或許她是年輕,所以在老練又優雅的木蘭面前,她是必須有些退步的。這又是一個很理想化的狀況,那如果她不退步,這個事件也不會圓滿解決。
第三,是新亞的反應,在他得知妻子與曹麗華聯手起來騙了他一遭之後。他只是苦笑了笑,認清了真正的愛情與一時激情滋味的差別,便決定回到他的家庭。我想,他沒有因此對木蘭揭發真相一事大發脾氣,也可能因為他的個性是溫吞的,所以不太計較木蘭怎麼拿這外遇的事捉弄他的。
總之,這個外遇危機之所以可以那麼順利解決,全然是因為當事者都很理性的,各退一步,沒讓事件更複雜化,這家人才能繼續和和樂樂的過下去。但在現實生活上,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單純局面。木蘭其實也心知肚明,所以便對她丈夫說了這樣的話作結:「其實在丈夫裡面,不是只有你才做了這樣的事情,不過他們所做過的沒有像你這樣有趣,而事件也沒有像你的這樣圓滿。」的確。
木蘭的確是一個「狂想者」,她的狂想不只對她的生活、對她的丈夫、對她的家人,還有對她自己的。她與立夫之間的感情,便是一種建立在精神上的激情,與她的納妾思想一樣,不被任何道德所束縛。
在故事中,姚家姐妹的婚配對象,就常理來說,是非常相配的。作者說,木蘭屬金,新亞屬水,莫愁屬土,立夫屬木,就五行的觀點來說,木蘭配新亞,莫愁配立夫,互補彼此不足,互顯彼此優點,如此家庭才能和諧。這個觀點的確不錯,事後也發生了許多事件,證明了這樣的夫妻互補論是有必要實現的,像立夫就是太過猛進,常常讓危機找上身,要不是莫愁適時地阻止他、保護他,他的人生絕對無法善終。
但是我覺得,人生中也該有些火花,木蘭與立夫之間,建立在精神上的認同與感情,便是作者營造得最美的火花。如果要說這是感情出軌,那麼木蘭的確比新亞更早一些時候,就「外遇」過了。不過我覺得木蘭與立夫這段感情,才真正是不可以用道德的世俗觀點去抹煞,在我看來,這不過是一對知己者相知相愛的互動罷了──木蘭,知立夫者,立夫,知木蘭者也。這種心動沒有任何情慾,只是很單純的、很純粹的,每個人的人生中,總要有幾個知己才是,不管這個知己是同性還是異性。
不過木蘭的確是大膽了點,她對立夫的愛惜表現得太露骨,為了援救立夫逃出那些軍閥的爪牙,她運用智慧、勇氣還有那不惜犧牲自己、不顧後果的傻勁,直闖軍閥的司令部,和那些貪財貪色的軍閥談判。她對立夫的愛才之心,可知有多麼深厚,而兩人在獄中生死之際,發現彼此這樣互知的心意的那一霎那,寫得最是生動,作者讓木訥的、壓抑著感情的立夫終於爆發開了感情,又激動、又內斂地親吻木蘭的手,那是一個最美的畫面。我非常喜歡這段互動。
雖然這對相知者無法成為人生伴侶,相偎相依走到生命盡頭──事實上,這樣的缺憾或許對兩人而言,都是好的,畢竟生活不能只靠著無形的精神之樂去過,還必須很現實、很腳踏實地的,莫愁便是這方面的能將,而新亞的溫吞也有激發木蘭去實行這方面實務的動力。不過,偶爾的人生點綴,因為它的短暫而使它在記憶裡永遠是如此的完滿深刻,使它的瞬間得以化成完美的永恆,這樣,或許也就夠了。 |
|
|
|
編輯書評 / 遠景二號小編 / 回覆(0) / 閱讀(2302)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