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浪與追尋:吳瑞北談《中年維特之煩惱》 流浪與追尋
◎吳瑞北(臺大電機系教授)
作者清富念臺大電機系的時候是我學弟,畢業後到美國康乃爾大學(Cornell Univ.)攻讀博士。我則在臺大念完博士後到美國紐約 IBM 公司進行博士後研究,因同一時間內人也在康乃爾大學念書,因此假日時,我常往綺色佳(Ithaca)跑,所以彼此還是經常碰面。
回來臺灣後我在臺大電機系教書,沒幾年清富也進了母系教書,我們成了同事,可以說我和清富認識已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了。知道清富在系上的研究非常傑出,學術論文量多質精;但一直到清富拿這本書給我看之前,我都不知道他在寫小說,而且一寫就是長篇小說,感到十分佩服,也驚訝地發現臺大電機系總是充滿驚奇。
小說描述一段未曾纏綿悱惻但卻刻骨銘心的感情故事,主角匡復的背景就是一位臺大電機系學生。小說一開頭,描述主角匡復在第一個學期得到全系的第一名,看了就讓人嚇了一跳,這不會是在寫我吧?只是後來再看下去,主角有那麼多釆多姿的感情,有那麼雄辯滔滔的口才,還有那麼泉湧不息的文思,這不會是在說我,也許寫的是作者自己吧!但也可能不是作者自己,而是許多人的綜合體。在電機系教學多年,也擔任過系主任,知道臺大電機系的學生有許多的層面,有在電機領域極專精的,也有在其他課外領域非常精采的,這本小說可能無形中也反映了多元豐富的臺大學生生活。
乍看之下,這本小說像是愛情故事,但看完後覺得不僅在寫愛情故事,而是想藉著這篇小說傳達一些觀念。對生活在臺灣的人而言,二十世紀是一個流浪的大時代,經歷二次大戰、國共內戰,許多人因為戰爭而顛沛流離,也有許多人因為求學或工作而浪跡天涯。書中的主角匡復,從宜蘭鄉下到大城市的臺北念書,再到美國攻讀博士,因為年輕,所以流浪。流浪的過程中一直不停地在追尋,上大學之前,追求聯考的目標,在大學之後,追尋生活保障和感情慰藉,之後進一步尋求心靈的寄託。這種流浪和追尋的特性,好像普遍地存在臺灣人的血液中。即使我和清富都邁入中年,看似已經安定下來,但似乎還仍然在追尋。
四周看臺大這個杜鵑花城或是臺灣這個社會,多少紅男綠女生活其中,但大家不是一輩子都還在追尋嗎?作者寫這一本書應該不只是在描述主角匡復的故事而已,他是在寫很多人的故事,其中也許就有我,也有你。而什麼是值得我們用一生的生命去追尋的? 頗值得玩味,特別是對我們這群一直在尋尋覓覓的臺灣人而言。 |
|
|
|
作者書評 / 遠景二號小編 / 回覆(0) / 閱讀(3317)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