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德俊《樂善好詩》的後現代性 ◎葉衽榤
古老的句法會將你釘死在文字的牢裡。──巴羅斯
2009年8月,林德俊的《樂善好詩》出版,裡面施展了五花八門的現代詩表現方式。整本詩集的遊戲性格明顯,字裡行間彌漫著一股對於社會現象批判的氣味。後現代文學風潮的內在充滿挑戰性,乃至於激進的具有破壞性,這些以免除風格(style-free)以及自由風格(free-style)為主的思索,以戲謔的,同時充滿懷疑的,卻並不否定一切的,兼容並蓄著文學的各種表現型式。後現代的多重意義(ambiguity)、相互矛盾(contradiction) 、錯綜複雜(complexity),都從重視風格出發,以表現文學本身的美學為上,運用著混亂、交錯、內外不一,虛構等手法,體現敘事性的譏諷、奇詭、疑慮與多元中心的後現代社會,訴求則是文學本身的多重語言。
回顧2000年至2009年的這十年,台灣詩壇的後現代陣容迅速成形,夏宇仍是當中的要角,其《粉紅色噪音》可以說是離經叛道的一次經典表現。夏宇之外,葉覓覓《漆黑》、《帕帕奇》,魚果的《C貨》,劉亮延的《有鬼》,本本的《你把我一輩子的小孩都用光了》,林達陽的《虛構的海》,碧果《肉身意識》,鴻鴻《土製炸彈》……等等,幾乎可說是為台灣世紀初的後現代詩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。有趣的是,這一支陣容堅強的後現代勁旅,幾乎都曾在夏宇籌劃的《現在詩2來稿必登》中現身。順帶一提,《現在詩2來稿必登》為大本類似電話簿之詩集,全為粉紅色。而夏宇《粉紅色噪音》亦是以透明塑膠為材質,粉紅色之詩集,夏宇的後現代狂想,與粉紅色的夢幻似乎有緊湊的相關。《現在詩2來稿必登》所徵集之詩,由其書名可見一般,凡是來稿就刊登。回到林德俊的《樂善好詩》,最後有一首〈讀罷練習〉,詩的內容以選擇題、簡答題、申論題等來表現,其最後一行是如此的:
本問卷填妥後,請用任何方式寄給任何人,或寄dechun@ms36.hinet.net,你將有機會完成一首行動詩。(林德俊,《樂善好詩》,台北:遠景,2009年,頁149。)
從這個「行動詩」的活動看起來,與夏宇的「來稿必登」有類似的習性。若是以後現代的角度來看這兩件活動,至少能讓人思考兩件事。其一是,什麼樣的人可以是詩人?以及其二,詩的本質是什麼?什麼樣的定義讓文字成為詩?《樂善好詩》一方面也在思考詩的表現方式,一方面也刺探著詩的可能性。
巴羅斯(William Burroughs)延續著達達主義的美學,使用各種的拼貼與剪接的後現代技巧來表現人生,人事物在巴羅斯的想像裡都無一完滿,連語言都是破裂的深淵。《裸體午餐》(The Naked Lunch)是巴羅斯最為人所稱道的成名之作,忽冷忽熱,忽左忽右,忽隱忽現的表現主題,是《裸體午餐》讓人為之驚豔的演出。若是我們傾聽巴羅斯的拼貼語言,可以得到人生與世界是如此戲謔的事實。林德俊的《樂善好詩》可以說是巴羅斯口中強調的「形式懸浮」之台灣現代詩版體現。巴羅斯說:「古老的句法會將你釘死在文字的牢裡。」什麼是詩?什麼不是詩?是什麼人膽大妄想侷限了詩的表現?不安定的美學與詩的思索,恰如人生的無可定義。
《樂善好詩》分為六輯:「花花時間」、「喵一票詩」、「說明詩」、「物/悟體系」、「符好學」、「樂善n詩」。「花花時間」將文字放在各種可以放置的地方,比如說:電子郵件的畫面、時鐘,九宮格等等,文字以各種方向來排列。巴羅斯說:古老的句法會將你釘死在文字的牢裡。林德俊顯然走出了監獄,自由的悠遊在詩的天空。「喵一票詩」裡將身分證、廣告等入詩;「說明詩」與各種規則文字玩耍;「物/悟體系」與「符好學」從生活周遭與現象尋找詩介入的可能;「樂善好詩」找來發票,諷刺報帳的時事。關於《樂善好詩》,詩人在自序如是說:
這些「他者之物」輕輕開啟了一個難以言說的異時空,似乎只能交由詩來解釋。詩人花了無數小時尋找它們的象徵意涵(某個苦候靈感的夜,還因過度饑餓而吃掉所有箱內的食物),每一樣物件都像一扇門,開門後是客廳或臥房,有時卻是攤開的草原或山徑,詩人常迷失其間的胡思亂想,找不到回返的路。(林德俊,《樂善好詩》,台北:遠景,2009年,頁11。)
如果將這段話獨立出來,而不先看《樂善好詩》,彷彿就是一般詩人所體會到的詩創作歷程。以後現代為表現方式的詩人,只是透過一種不同的詩風格,去突顯出詩的可能性。但在本質上來說,還是存在著關於「詩」的思考,不過是創作的媒介或表現的形式改變了而已。什麼是詩?欲探林德俊在思考詩的創作,或許可以從這首〈口罩說明書〉看出一些端倪:
商品名稱:
活性嘆詩口罩
成份材質:
活性嘆、文織布、濾思網、掀微層
使用時機:
1生命總有無言時
2果醬口味的汽油缺貨時
3不想讓從前自己認出詩敗的你
4空氣中飄飛的人世塵埃勾引情感的噴嚏蟲時
注意事項:
透過口罩吸入之清氣可沉澱於心。
過濾太多生命雜質後口罩將生劇毒勿隨意丟棄。
產地:天生滲出灰血色的憂鬱城市
製造日期:閱讀說明之始
保存期限:遺忘說明之後
(林德俊,《樂善好詩》,台北:遠景,2009年,頁52-53。)
這首在型式上表現出後現代風格的詩,不但有著詩人對寫詩的體會,內容更是妙趣橫生。比如說,將詩比喻成一種過濾人生的口罩,一首「詩」的完成是:活性、文織、濾思、掀微的過程。使用詩的時機是:「無言時」、「不想讓從前自己認出詩敗」時、「勾引情感」時,至於「果醬口味的汽油缺貨時」或許是指詩的無所不在,由於根本就沒有所謂果醬口味的汽油,因此我們隨時處在「果醬口味的汽油缺貨時」,所以我們一直需要使用「詩」。注意事項裡表現出詩是提煉出人生命中最純淨的事物,還反諷了人的黑暗面充滿了毒素。產地的涵意則是闡釋詩的產生來自於憂鬱。
在後現代文學思潮中,還有著詩人邀請讀者一起參與文學創作,一起在文學裡遊戲的性質。比如說這首〈口罩說明書〉的最後兩句:「製造日期:閱讀說明之始」、「保存期限:遺忘說明之後」,讀者在一開始閱讀此詩時其實就參與了整首詩的完成,但如果讀者一忘卻這首詩,這首詩就過了它的保存期限了。這與前述所提到的「本問卷填妥後,請用任何方式寄給任何人,或寄dechun@ms36.hinet.net,你將有機會完成一首行動詩。」相仿,詩人廣徵寫詩的靈感,用以完成一首有重量的詩,皆是讓讀者與詩人共同參與創作的一場遊戲(這又讓人思考,詩是很個人的嗎?詩是不能團體的嗎?)。林德俊確實在後現代的創發下,展現了讓人既會心一笑又深思的遊戲性格,更輕盈的擺脫了「古老句法的牢獄」,走向詩自由自在的天地。最後,再引《樂善好詩》的一句詩作結,以證台灣後現代「詩」潮與林德俊所追求的抵抗、解放和自由(林德俊,《樂善好詩》,台北:遠景,2009年,頁122。):
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三條:詩是滑溜溜拒捕的魚
●本文轉載自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「藝評台」網站 |
|
|
|
讀者書評 / 遠景一號小編 / 回覆(0) / 閱讀(2689)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