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好神》心得:好神又好看的短篇小說集 其實,小編本來不喜歡讀短篇小說的,總覺得動輒十萬、二十萬的長篇小說讀起來比較吸引人。不知以前是被什麼嚇到了,竟對它裹足不前,也不願正視它幾眼。
不過,謝文賢先生的《好神》,讓小編對短篇小說改觀了。(其實先讓我觀念動搖的是吳柳蓓小姐的《裁情女子爵士樂》,那種故事性敘述的散文筆觸讀來就像小說故事,不但把故事講得完整,更講得柔,讓妳的心完全吸收了它。)
小編排拒短篇小說,是因為我有個無可救藥的刻板印象(或許是以前中文系的某課程遺毒),總以為它們是作者個人的呢喃夢囈,專為作者本人的精神意識服務,要說它是故事、它是小說,真的很牽強,因為小說中最重要的成分「情節」,真是少得可憐。我也一直在想,或許這就是大家都愛看國外的翻譯小說的緣故,因為故事真的豐富、好看。要把故事完完整整、清清楚楚地說出,聽來簡單的事,但做起來似乎真是不容易。
當然,以上見解是不可適用於《好神》的,因為作者的確是個說故事的高手。如南方朔先生在封面的推薦文所說的:「當今台灣文學,寫作已愈來愈不知所云,評論也同樣渾沌迷亂,只要能把一個故事說清楚,把想說的話講明白,就已很不易。〈真神〉就是講話明白的作品,而『明白』即是此刻很難得的一種品質。」
首先,作者不用那種輕易就切入寫作情境的心理戲來寫(作者本人容易切入寫作情境,可讀者不見得輕易切入閱讀情境),而是用許多人物的動作行為、實景擺設,來烘托出一種人的情緒的氛圍,有時甚至不用讓人物說一句話,光看他們的動作,讀者就能被當下的情緒所感染。由此可見,作者平日對人、對景的觀察十分入微,再加上深厚的文學筆觸的譬喻擬摹,加諸給讀者的感受更是深刻。
本書收錄的十六篇小說,皆具備文筆貼切真實、情節高潮起伏等特色,除此之外,還包括「人情」。人情也寫得好、寫得厚實,讓精彩的故事不致於變形誇張或是單薄無味,因此即使故事情節中,有詭奇的、有怪異的、有讓人揮之不去的噁心感的,卻都不影響故事予妳的感受震憾,就是因為這份寫得真、寫得實的人情。我想,這也是那些情節雖精彩、但讀來教人不耐的華文輕小說所做不到的地方,就像生活,失了人情有什麼意思?誇張美化的人情誰又會永久相信?
而這些人情,用作者那電影畫面般真實具體的筆觸來刻劃,又讓這些人情抽出了故事本身、閱讀之外,讓妳有似曾相識的感覺。是了,那些事,看似是尋常的家庭、家族或人與人之間的爭吵,尋常到妳走入自家巷子裡就能聽到的耳語八卦,然而當這些事真實地轉入自己的生活,然後爆發開來時,一切說來可就不是這麼雲淡風輕了。不得不說,作者的文筆就是有這樣的功力,將那些如街頭的流言蜚語寫得像發生在妳我身上一樣教人心悸。如〈火旺〉與〈三萬塊〉,那些人情的呈現雖小、雖細,卻是比什麼大起大落的情節更教人為之震撼。
而書名既是「好神」,其中當然會提到神鬼之事,作者於此寫活了台灣的基層民俗,風格鮮明。但讀到最後,發現作者還是在寫人情。如〈天賜的眼神〉、〈好神〉、〈真神〉等。只是慈悲的觀音菩薩眼下的人情,顯得更加險惡醜陋而已,祂的柔軟,只是給作歹的人心保平安,卻無法感化之。
當然,我最喜歡的是年輕的、孩子的人情,如〈阿亮〉、〈棒球打破了玻璃〉。作品活靈活現地呈現出小孩子眼中的大人世界,而往往引人發笑的童言童語中,卻也有大人無法輕易正視的現實。不過〈養〉一篇,雖也是穿插了孩童的視角,卻相當陰鬱,有一種天真的護膜被硬生生撕裂的殘忍感覺。可見作者的故事、筆法的多變性,增加了這部作品集的精彩度。
至於〈小錢〉與〈回去〉兩篇,也可單獨提一提。〈小錢〉講的也是人情,但特別的是,作者是用錢幣(七十三年出廠的一塊硬幣)的心聲來講人情,更宏觀的來說,是用它的一生來貫穿台灣的社會價值觀變化。找誰來說這個變化,都不準、不真懇,找錢幣本身來代言,是再妥切不過的了。由此,我深深折服於作者的創意,我也覺得這篇可以選入國中小學的課本當教材,讓小朋友從小就認識一塊錢的重要。(看完這篇,那天小編掉了一塊錢,趕緊撿起來,就怕小錢會傷心。)
〈回去〉一篇,結構特別,看似倒敘,其實倒敘中又以拼貼回憶的方式來安排情節。看似跳動,卻也是真實模擬出人閒暇時混亂無章的記憶流河。不過一旦放眼觀看本篇全局,這樣的拼貼手法竟是反覆、迴旋著「回去」的意念情愫,讓因年輕氣盛而離開家鄉的異鄉客對故土、家人的思念更加縈繞不去,使本篇的感情一層比一層的增添厚實。
看了《好神》,讓小編對短篇小說真正改觀。 |
|
|
|
編輯書評 / 遠景二號小編 / 回覆(0) / 閱讀(2059)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