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滿方程式,圓滿的企業:王翠華好書推薦 以東方哲學 尋回企業本質
書名:圓滿的企業五大菩薩經營智慧
作者:林金郎
出版:中觀易經學院
上市日期:6/10
2005年《富比士》雜誌指出,過去50年全球400大企業至今只剩50家不到還在榜上。世界性大企業的主管與管理專家難道不重視變革、創新、知識管理、執行力、藍海策略等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嶄新管理概念?那為什麼企業的生命週期會如此短暫,際運會如此滄海桑田?因為它們遺失了企業本質,也就是基本精神和價值。
要尋回全球化資本主義下的企業本質,必須回到東方哲學。對企業而言,這個本質是什麼?就是「自然、社會、企業一體;利益無量眾生」的圓滿境界。企業的本質並非營利或佔奪市場,就如彼得‧杜拉克所說,營利並非企業存在的目的。
在認清事相和企業的本質上,本書藉用了佛教5大菩薩的思想,分別是:「地藏菩薩的大願」、「觀世音菩薩的大慈」、「文殊菩薩的大智」、「普賢菩薩的大行」,和「彌勒菩薩的大成」。而「願、慈、智、行、成」也就成了個人、企業、職涯、管理等各方面都適用的「圓滿方程式」。
首先是地藏菩薩的「願」。以現代管理學來講,「願」就是組織的「願景」、個人的生涯「目標」,彼得‧聖吉就說:「沒有願景,我們將不知道那些百大企業是如何成功的?」但終究什麼才是願景的真義?在這裡就要用地藏菩薩的悲與願來做一番檢視。
再來是觀世音菩薩的「慈」。隨著時代的丕變,「營利的」企業精神,已經被「慈悲的」企業精神取代,但什麼才是「慈悲的」企業?這裡檢驗了全球化資本主義下國際企業的失當行為,以及為世界帶來的危機,如果要轉變這個危機,除了克盡企業社會責任、經營正義外,更重要的便是朝「企業家志工」轉型。
三是文殊菩薩的「智」。在充滿變異的今天,企業面對變革最重要的不只是創新的智慧或新穎的管理方式,而是能堅持終極正確目標的良知與遠見。同時,智慧必須與福德結合方能「福慧兩足」,如此才能成為受人敬仰且有無限「智慧資產」的企業。
四是普賢菩薩的「行」。以現代管理學而言,「行」又包含三重意義——實踐時,必須有個內心絕對嚮往的界地(成佛境界),並且需有清楚的階段目標(修行次第),此外就是身體的力行(五十三參)。在這裡,還會用普賢菩薩的精神來檢視現代企業的競爭力與執行力。
最後是彌勒菩薩的「成」。在這裡還要檢驗企業對「人人可以成佛」——「人人都是最優秀的員工」的信念到底有多少信奉?以往企業信奉「80/20」定律,認為只有20%的員工是菁英,這種觀念是否嚴重違反人性?(摘自本書導讀) |
|
|
|
讀者書評 / Rhema / 回覆(0) / 閱讀(2641)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