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0幅遺作--拼湊書封畫家吳耀忠面容:《聯合報》報導《尋畫》 【聯合報/陳宛茜/台北報導】2012.2.20
「藝術是一種憂悒,良心是一種疼苦,藝術的煉獄便成了何等孤寂的煉獄。」一九六一年,作家陳映真寫給摯友吳耀忠這段話。這時兩人廿四歲,意氣風發,一個立志當作家、一個當畫家。沒想到,這段話竟是暗示他們命運的讖語。
新書《尋畫:現實主義畫家吳耀忠》本月由遠景出版,同名畫展即起於台北紫藤廬展出,四月將至宜蘭、新竹、高雄巡迴展出。清大、交大共組的尋畫小組,找出一百卅餘件吳耀忠散藏各處的畫作,為台灣的藝術史與出版史,拼湊出這位書封畫家憂鬱卻豐富的面容。
吳耀忠一九三七年生於台北三峽,與陳映真是初中同學。作家七等生回憶,一九六七年「文學季刊」創辦後,吳耀忠和陳映真經常結伴出席明星咖啡館。陳映真被大夥戲稱為「大頭」,吳耀忠則是「小頭」。
一九六八年爆發「民主台灣聯盟」案,兩人同因「聚讀左翼書冊」等罪名入獄,七年後一同出獄。
出獄後的陳映真,「從一個市鎮小知識份子,走向憂國憂民的知識份子」,完成「將軍族」、「第一件差事」等代表作,吳耀忠則為陳映真新書繪製封面。成為「命運共同體」的兩人,各自以文字和繪畫,一起為台灣社會塑像。
在陳映真的引介下,吳耀忠陸續為葉石濤、王拓、鍾理和、吳濁流等人的著作繪製封面。並為遠景出版的「諾貝爾文學獎全集」、「世界文學獎全集」、「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」繪書封,為張愛玲、葉慈、蕭伯納等近百位中外作家繪像。
師承李梅樹寫實主義風格的吳耀忠,書封畫總是以建築工、路邊小販等都市小人物為其書封主角。迥異於當時畫壇行的抽象風格。他的的畫筆細膩寫實,揭露台灣資本主義蓬勃成長的年代,底層人民辛苦勞動的一面。
當陳映真將獄中經驗轉為寫作動力,吳耀忠卻揮不去獄中陰影,終日酗酒。遠景總編輯葉麗晴說,吳耀忠經常脫稿,遠景創辦人沈登恩為此與他多次爭吵。一九八七年,靠酒精麻醉自己的吳耀忠因肝疾辭世。 |
|
|
|
作者書評 / 遠景二號小編 / 回覆(0) / 閱讀(2221)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