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愛,所以不孤單 我覺得這是相當豐富的書,融合了歷史、文學創作與自身經驗,有人性、親情,也有戰爭、政治,我在書本的最後看到了討論方向,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做法,確實讓我在閱讀完之後重新思索了許多問題。
然而我覺得我在看完之後得到的最大的啓發,是當我看完書後,重新回到封面,再看一次書名「孤單的美國人」我想了想覺得十分奇怪,雖然書中的美國人確實在我看來是最為孤獨的,但其實書中提到大量愛瑪及璐詩的情節,於是我針對這個書名進行了更深入地思索,所以以下我大致上是以我這幾天的一些思索,想與您分享。
我後來發現不只是達維,書中幾乎每個人都是孤獨的,或者更正確的說,書中的每個人都有十分孤獨的時刻。最明顯的自然是達維,在他經歷越戰和車禍之後,信仰、親人,幾乎是支撐他人生的一切被剝奪後,他感到深沈的孤獨。璐詩、愛瑪,乃至於碧阿姨也都是孤獨的,璐詩的孤獨來自離鄉背井,在法國這個熟悉又陌生的異鄉,那分鄉愁即使是家人也難以言述,我覺得這也許是她開越南料理熟食店的原因之一,某種程度上來說,那每一個春卷都承載了她那份難以抒發的孤獨。愛瑪的孤獨來自身份尚的認同,究竟是越南人,因為身在越南,究竟是法國人,因為長在法國,究竟是美國人,因為在美國成家立業,而真實的身世更讓她無比混亂,即使是連最親近的老公,也難以啟齒,父親的寬容也無法打開這個結。
碧阿姨也是孤獨的,因為戰爭,失去了家園,在她的面容烙上無可磨滅的傷痕,是旁人難以瞭解的心酸,而達維是愛瑪生父這個秘密,藏在心底無法對人傾訴,我難以想象她是如何熬過這樣的孤寂。
於是我認為,孤單源於內心的情感無法傾吐,而一切的良藥來自愛,不論是給予或是接受。愛瑪的接受讓達為不再寂寞,彼爾及孩子給予了璐詩奮鬥的動力,身邊所有關愛的人及愛馬孕育的新生命,給予了愛瑪諒解達維的理由,從愛瑪身上,碧阿姨找到了安慰。
對照到我生活的時空,誰沒有難以向外人言述的情緒呢?同學們找工作的壓力,我小弟因為沒考上理想高中的自卑,而我自己在面對要出社會這個關口的迷茫。我曾經是一個自詡孤高的人,然而闔上書本的剎那,我有種衝動想要給予,因為有時候一點點愛的付出,世界上的寂寞就能再少一點。 |
|
|
|
讀者書評 / Stacy / 回覆(0) / 閱讀(1966)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