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忘了,曾經去流浪》心得:流浪時必讀詩集 小編從沒想過要去讀一本詩集。對詩,小編的確就像一般人一樣,有著無以名之的恐懼,那恐懼是說不出所以然來的。總地來說,大概就是沒有那份靈氣,去體會那些用極少數的字所帶出來的意境吧!加上自己的閱讀境界仍保留在初階段,屬於狼吞虎嚥型,心中偶有所得都是奢侈與意外,詩集這樣少少的字在我如此的狼吞虎嚥下,不知吞到肚裡還能消化出什麼來?而不消化出什麼來,又會覺得對這本書不起,最後索性都避開了這種文體。
可如今,我卻拾起了這兩本詩集來讀。原因很普通,一定也像在書店偶爾翻閱到它們的讀者一般,被那書中極富麗的色彩給迷住了心神,然後忍不住就想讀它一讀。這兩本詩集,因為有了滿滿的豐富的攝影作品之加持,因此變得精緻,也變得平易近人,讓詩這組密碼,不再那麼的孤傲難解。
詩與攝影的絕妙搭配,成就了這兩本作品集──《忘了,曾經去流浪》、《何時,愛戀到天涯》。會走上這搭配的途徑,看似理所當然、簡單輕易(圖詩搭配,似乎很多人做過),卻在閱讀之後更加發現這是再妥切不過的詩體表達形式。而的確也要在閱讀之後才會發現,這樣的搭配工夫,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般輕鬆、輕巧,對詩人來說,那才是真正要展開絕佳的聯想力、想像力與創意的開始。
詩的文字,讓這些只是光影組合的攝影圖像有了靈氣,不單單只是一張張美而無用的彩色照片。而同樣的,正如前面說過的,這些圖像讓詩不再那麼抽象難解,它們賦予了詩一個飽滿、有形、眼睛「觸摸」得到的身體,這個身體讓我們讀者有了對於詩的具體、方向的想像塑形,卻又可以不被侷限,因此與詩人的感情、文字更加契合、深入地了解。這種感覺就有點像是在觀一部意涵很深的電影,畫面定格在那一刻,配上了人物的台詞,妳無法非常明確地向旁人解釋這到底是什麼意義,可是妳的確可以很確實地感受到,那個畫面、那句台詞,彷彿帶著什麼東西衝擊進妳的心裡,讓妳的心裡漲得滿滿的。
比如《忘了,曾經去流浪》中,第二一八頁的詩:
雨中的知音果真難尋?
我虛位以待
並備上兩盆鮮花
如果光是詩,我們無法想像詩人所謂的知音,是怎樣的知音?不知是怎樣的知音難尋,就很容易讓這首詩變得無病呻吟(這或許也是我排拒詩的一個刻板印象)。但詩人在此頁所配上的圖卻是雨中寧靜、安和的河景,與一片因為相隔的距離而被削去了塵囂紛鬧、僅剩討人喜愛的暖和顏色與輪廓的城市彼岸,畫面正中就是那張邀請知音入座的無人園椅。看著這只無人的座位,再看看與這座位遙遙相對的視野,終於明白,詩人所謂的知音,便是那可以一同遠離塵囂、共嚐寂靜的甜美的同伴。
說到《忘了,曾經去流浪》這本詩集,其主題很明確的就是「旅行」與「流浪」,進而讓詩與圖本身有了一種對生命、對人生、對心靈的探討。因此入眼的任何景象,都可被當作開闊心靈版圖的啟示,讓那些本來冰冷、僵硬的建築物奇妙的就有了人(還是一種對妳的人生有助益、啟發的友人)的溫度。當妳感受到此,便會更加感佩詩人那豐沛的想像力,得以為這些物體賦予如此強健的生命力與溫熱的情感。
當然,說到旅行,說到流浪,怎能不與各式各樣廣闊的天空作結合?本書中最多被當成主角的,就是那些天空與雲,而扉頁也一併被染成天空藍,讓整本詩集都有了自由、不拘束的氣息。而詩人所拍的天空,是真正好的、讓人驚嘆的。
(*文章後篇,請見《何時,愛戀到天涯》。) |
|
|
|
編輯書評 / 遠景二號小編 / 回覆(0) / 閱讀(2098)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