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類的作品:李魁賢談《非日記》 異類的作品
◎李魁賢
陳秀珍的《非日記》是一部異類的作品!
說它異類,是因為不能以正統的文學類別加以歸類。形式上應屬日記体裁的非虛擬文學,實際上文體卻兼糅抒情文、遊記、詩、童話、格言等,而整体看來,又是一部小說的格局,形成一部成長小說,描寫小朋友名非成長中的故事。故事本身虛擬成份少,記事成份多。小說中除主角外,還有二位人物,媽媽和老師,常常在記事和論述裡透露教育方式的本質。
本書以實筆書寫,記事成份頗為傳神,但童言童語,又感覺有些虛擬成份,似真似假。孩童心靈真摯,眼中所見是直覺的世界,與成人存在的社會有差距。成人習於現實,以為孩童不瞭解真相,然而小孩觀察到的物象,不帶功利性,反而更真實,那是比較接近詩的情境。
主角名非活動性較強,有過動傾向,行動和思考不照成人要求的常規,因而心思敏捷,常有異想天開的想像和思惟,心智比較早熟。作者在教育上特別用心,以媽媽的身份陪著小孩成長,盡量以啟發方式,甚至放任小自由思考,不橫加限制。
這部書就是作者和小孩一起成長的故事,斷斷續續記錄小孩從幼稚園中班到國小一年級(大致四歲到六歲)的行誼,不一定逐日記載,所以不是流水帳式的日記,有記載必有趣事。作者自己力求返璞歸真,和小孩同處在似虛擬卻是真實的心靈世界,從童稚真誠的言談中,感受真善美的詩性空間,記錄小孩的幽默、童趣,卻顯示社會最令人感動的生活斷片,和不虛假的思惟模式。這種特殊體質和性格的小孩,很難按照常態教養,小孩將來能否發揮其異於常人的創意,端視父母的理解和撫育態度。若個性能獲得充分發展,可能成為異類的人才;反之,如果過早以習見加以規制,或許會成庸碌之輩。作者教育之用心令人感動,本書是經驗實錄,非空泛之談,值得教育子女者的借鏡。
作者是中文系科班出身,學生時代即屢獲古典詩競賽大獎,畢業後曾任報紙專任編輯,後又進修現代詩欣賞和創作課程,詩作甚獲教師讚賞,大量發表於《淡水牛津文藝》,以及《文學台灣》、《台灣新文藝》和《中外文學》,曾集成《林弦詩集》一冊,尚未出版。
作者的學習、創作和職場經驗,使她對文字的掌握和運用得心應手,既不同於習用語法,又不以炫奇誇耀為能事,在平實中處處閃現語言技巧,不但讀來有趣、順暢,且頗富啟發性。在欣賞文學品味之餘,復得教育子女的實際生活觀摩經驗,相得益彰。
本書行文頗多機鋒,或顯或隱,不事造作。以書名《非日記》為例,既據實表示是名非的日記,又暗示並非單純的日記,只是以日記體裁為文類形式表現。日記應屬小品文,絕對是非虛擬性散文範疇,但本書在文學表現上卻頗多虛擬性潤筆方式的描寫,既具詩的質素,又有小說的架構。
陳秀珍的《非日記》真是一部異類的作品! |
|
|
|
作者書評 / 遠景二號小編 / 回覆(0) / 閱讀(2238)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