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黎的地下管道:宇文正談《安格爾的小提琴》 巴黎的地下管道
◎宇文正
我的對面坐著一位斜戴呢帽、剛從巴黎回來的女子,侃侃說著她對副刊的看法──大部分是批評。邊聽著,我腦裡莫名浮出剛讀完《她的故事》那本書上一位站在駱駝前、面紗掩至鼻尖的埃及女子,我迸出一句:「妳要不要幫聯副寫點關於巴黎文化、生活的東西?」
她是《她的故事》一書作者彭怡平,那個耗費十年時間,跋涉歐、亞、非洲,寫作、拍攝「世界女性群像」的女子,那是我與她第一次見面。在我讀了《她的故事》之後,寫email給她。我還記得書裡那幅戴面紗的女人照片上的標題是「女人隱身的國度──埃及」;而我知道眼前這位女子,絕不隱身,她非常「勇猛」地四處闖盪,但另一方面,沒有半點「流浪者」常見的邋遢,她的打扮時髦、好看。
於是有了彭怡平在《聯副》上陸續發表的〈當艾菲爾鐵塔塌下來〉、〈絲襪雞尾酒爵士俱樂部〉、〈㎡〉……以「印象巴黎」為欄名,帶引讀者穿街走巷,尋訪千奇百怪的人與故事,這些篇章我是第一個讀者。
我在第一次閱讀彭怡平作品便喜歡上這位作家,並主動尋找她,倒不是因為女性主義之類的思考,也不是著眼於旅行文學的時尚感,我知道她還寫美食,那更不是我的興趣,我欣賞的是她的視野。行旅天涯而寫作的人很多,美食好景、人文風情……早已目不暇給,但彭怡平的視野很怪,她彷彿以她的眼眸撫摩可及的世界,於是能帶著我們觸摸這世間的凹凸不平。《她的故事》是如此,新作《安格爾的小提琴》更是如此。
在《安格爾的小提琴》裡,出現的每一個人物,均是作者微觀巴黎的一個角度。〈聖誕快樂〉以巴黎的邊緣人、窮人、生活簡樸者、聖誕不快樂的人……點出「反消費主義者」的單純生活想望。〈拉雪茲的幽靈〉裡以一座墓石雕像,冷冽地凍結了生之歡愉。〈當艾菲爾鐵塔塌下來〉裡的巧克力大師保羅.艾菲,令我想起電影《濃情巧克力》裡的茱莉葉畢諾許,他們調製的,都是人生。
而〈一個關於書與人的故事〉裡的「知識拾荒者」提耶、傑哈,〈㎡〉裡開二手相機店的越南移民訥顧炎,〈拉丁區的教皇〉裡隨口能評論巴爾扎克與雨果的遊民貝諾瓦,〈一堂寫作課〉裡在夜間來到惡臭撲鼻的地下室裡上寫作課的人們……則都隱身在曲曲折折的巷弄、角落裡。
我最喜歡的一篇是〈地鐵故事〉,那喊著「我要一個座位,我是殘障!」歪嘴斜眼女人、隨手拍乘客後腦勺痛罵「你們這群懦夫!」「我蔑視你們!」的雷鬼暴男種種人物;與經常有人「將高速前進的火車頭當成迎接他的天使而縱身一躍」的月台、有人賣專為失業者而辦的慈善報紙的廣場站種種場域,交織成一幅不同於幾米畫筆下靜美哀愁的地下鐵,更迥異於喧鬧卻又極其明亮乾淨的台北地鐵,那是古老巴黎的倒影。如果說《她的故事》展現了彭怡平遼闊的視野,則《安格爾的小提琴》裡,描畫了巴黎的地下管道,收集所有的氣味、聲音、傳說、鬼魅……
我與彭怡平的第二次見面,我們再度相互打量對方,她指著我頸間黑皮繩穿著的銀色環戒說:「妳外表很溫柔,其實叛逆,妳很適合做一點龐克的裝扮。」我笑出來,約略可以揣想她在國外四處探奇,如何凝視、想像、解剖她所邂逅的形形色色人物,企圖探掘對方的故事,或可能,隨手拉出的是一則荒誕突梯的人生。 |
|
|
|
作者書評 / 遠景二號小編 / 回覆(0) / 閱讀(1913)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