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文學研究者探索新場域:金門日報報導金門文學與《火殤世紀》 金門文學研究者探索新場域
【金門日報/作者駐台特派員楊樹清/專題報導】2010.5.8
文藝獎章,平均十年出一位金門得主
「二○一○年五月四日,文協創立滿一甲子,當我們回顧文協六十年的點滴歲月時,如果『不以政治立場的異同作為選擇史料的原則』的話,我相信最值得珍惜的,應該是在『反共文藝』、『戰地文藝』的動人情懷。這些動人的情懷,終究在這塊土地上,開出各具風姿的美麗花朵。」
二○一○年五月四日,「五四運動」九十一周年日、中國文藝協會(文協)創會六十周年日,台北《文訊雜誌》推出〈文協一甲子〉專題,總編輯封德屏在〈編輯室報告:文學因緣牽〉中,點出了在這塊土地上「薪傳文藝的動人情懷」。
紀念「五四」、慶祝文協六十周年,台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文藝團體「中國文藝協會」首度走出台北,五月四日上午遠赴花蓮舉行文藝節慶祝大會暨第五十一屆「文藝獎章」頒獎典禮。
國家文藝獎未出現前,象徵文藝創作、工作最高榮譽的「文藝獎章」,著名的作家、藝術家,張秀亞、王鼎鈞、余光中、楊英風、琦君、李中和、朱西甯、鍾肇政、席德進、郭小莊、朱銘、侯孝賢、朱天文、朱天心、駱以軍、洛夫、鄭愁予等,都拿過這個獎。
走過半世紀的「文藝獎章」,也未遺落金門籍的創作者,歷來在不同項目共產生了六位得獎者:美術類版畫創作獎李錫奇(一九七六)、美術類國畫創作獎李沃源(一九九四)、文學類新詩創作獎張國治(一九九七)、文藝工作類海外文藝工作獎吳玲瑤(一九九九)、文學類報導文學獎楊樹清(二○○三)、文藝工作類藝文工作獎吳鈞堯(二○○五)。
文協六十年、「文藝獎章」頒發五十一屆,超過五百位的得主,卻是平均每十年才出現一位金門得獎者,扣除美術、藝文工作,其中以文學創作獲獎者,也僅詩類的張國治及報導文學類的楊樹清二人,小說及散文創作類迄無人獲得。
「金門文學、文壇,與台灣有一段遙遠的距離」,蟄居烈嶼的林媽肴,曾以〈穿越鐵疾藜與軌條砦〉獲時報文學鄉鎮書寫獎,受訪時道出以台灣為中心的金門「文學孤島」。
一海之隔,脫鉤於台灣文學書寫場域
「一海之隔,金門『脫鉤』台灣文學書寫場域,又因地方學興蔚,金門學勃發,造就後勁勇猛的金門書寫」,中興大學中文系博士生楊孟珠,以〈雙鄉視野與戰地記憶:黃克全的金門書寫〉為題,在「二○○八金門學學術研討會」發表論文,先是道出文學場域,金門「脫鉤」於一海之隔外的台灣,又從地方學的興起看到「後勁勇猛的金門書寫」。
一九九六到二○○三,從「金門學」到「金門文學」的出版,官方與民間的合力播種、灌溉,楊孟珠觀察此一現象,「地方學、金門學之轟轟烈烈,亦與記憶的競逐有關」。
而楊孟珠提出的「雙鄉視野」與「戰地記憶」書寫,「有形的碉堡、地道」、「無形的人性心靈」、「複雜的鄉土/國族認同」,讓金門的文學、文學創作者,有了異於台灣的獨特元素及發展空間。
「金門文學是近年來於金門興起的顯學,或許是由於軍事管制的沈寂,或許是對戰地政務的反抗,也或許是在開放之後對自己根源土地的土地探索,許許多多的金門鄉親加入書寫的行列,將最親近的事物,寫給最親近的人看,期望將軍管時期的文學空窗填補起來,再現人文薈萃、文化古風的島嶼」,二○○六年,翁慧玫寫在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的碩士論文《金門鄉土文學之研究:以軍管時期為中心》裡的一段,提醒了金門文學「正從長期被壓抑與漠視的狀況中探出頭來」。
金門文學,研究論文各視角切入產生
金門文學創作外,翁慧玫又以《金門鄉土文學研究:以軍管時期為中心》,開啟了金門文學研究的門。
在翁慧玫之前,金門籍作家與作品被當論文研究者,是出生於印尼、撰寫一百三十萬字長篇《僑歌三部曲》的黃東平,二○○一年,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的戴紫儀撰寫出碩士論文《黃東平與普拉穆迪亞作品中印尼華人形象之比較研究》,此一論文並未對黃東平的金門「原鄉」有太多著墨,金門亦非論文的重點;但之後,台灣接續也有黃東平的相關研究,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的陳長志就以他的《僑歌》為中心完成一本碩士論文。
二○○六年,「金門文學」研究分別在台灣、中國大陸被聚焦,共有兩本碩士論文產生,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翁慧玫的《金門鄉土文學之研究:以軍管時期為中心》,福州福建師範大學文學所陳茗的《近十五年來金門原鄉文學略論》。翁慧玫的論文中以五個作家為研究中心:〈寫實主義的鄉野作家–陳長慶〉、〈冷肅的懷鄉者–黃克全〉、〈『花崗岩島』的浪漫詩人–張國治〉、〈『金門學』的催生者–楊樹清〉、〈斷代島的發聲者–吳鈞堯〉;陳茗的論文分出《金門概述與金門文學研究現狀〉、〈金門原鄉文學之界定〉、〈海外金門籍作家的原鄉文學創作〉、〈金門原鄉文學中的閩南文化元素及話題〉、〈金門新世紀文學展望〉等計五章,被研究的作家與作品,金門原鄉文學作家:小說陳長慶、黃東平,詩歌張國治、歐陽柏燕、寒川、鄭愁予,散文黃振良(黃裔)、楊樹清,海外金門籍作家:東瑞、邱少華、黃美芬、芊華、吳玲瑤。
二○○八年元月,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研究生蔡秉蓉完成《楊樹清散文中的原鄉追尋(一九六二–二○○七年)》二十萬字碩士論文,以被研究者的「生命歷程」、「文學創作」及文本呈現的「金門時空意象」、「作家心路歷程」分章,這也是第一位出生於金門的當代作家被當學位論文作專題研究。
二○○九年五月,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生吳鈞堯完成《金門現代文學發展之研究》碩士論文,論述《金門現代文學及其發展的環境因素〉、〈金門現代文學的面貌與特色〉、〈金門現代文學代表性作家〉、〈金門現代文學發展的困境與出路〉等議題,代表性作家中,在地作家:陳長慶、林媽肴、洪春柳,在地其他作家:陳文慶、李福井、陳秀端、楊筑君(牧羊女)、陳榮昌、趙惠芬,旅台作家:黃克全、張國治、歐陽柏燕、楊樹清、吳鈞堯,旅台其他作家:許水富、蔡振念、洪進業(洪騂)、陳亞馨、翁翁(翁國鈞)、石曉楓、吳慧菱。
刻正撰寫中,可望於二○一○年底前完成的碩士論文,是東華大學中文所謝佳玲的《金門籍南洋作家文本中家國認同再現之研究》。
火殤世紀,一塊充滿故事傳奇的土地
「金門是一個離開台灣與大陸而存在的小島,然而我們卻多只把它視為兩岸的橋樑,是一座光禿禿的戰地,也是如今熱門的觀光景點,但隔海去看它,難免多了一廂情願的浪漫想像,以及更多的無知和誤解」,任教於花蓮東華大學的作家郝譽翔,為吳鈞堯今天要在昔果山村新書發表會的《火殤世紀》作序,又從小說閱讀中「恍然大悟,原來那是一塊充滿了故事和傳奇的土地」。
郝譽翔提出外界對金門的「無知和誤解」,一海之隔,楊孟珠從文學論述直接點醒金門在台灣文學書寫史上「佔了一個奇怪的位置」、「主流的文學觀點難概述到它,邊緣發聲的視角亦難浮廓出它」。
如今,自「金門學」再衍生、發展出的「金門文學」創作、研究,已漸自荒漠中探出新綠,用文學力量深耕土地、拓展島嶼,是創作者也是研究者的吳鈞堯指出,「金門作家的投入,正是面臨選擇的開始,也開啟金門現代文學新的可能」。 |
|
|
|
作者書評 / 遠景二號小編 / 回覆(0) / 閱讀(3319)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