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火殤世紀:傾訴金門的史家之作》心得:傾聽金門真實的聲音 不知大家對金門的印象,是不是就只有貢糖、高粱酒,以及用砲彈打造的菜刀而已?或是教科書上專門用來歌功頌德用的古寧頭戰役、八二三砲戰等等?老實說,對,我以前對金門的印象,就只有這些。
喔!還有,很多阿兵哥。我父親好像也曾因為要裝檢,所以去過那裡一陣。
當然,事實上,金門不只有這些。這些都是被我們台灣本島的人所擅自塑造的形象,因為遙遠,因為神秘,所以謠言就變得像堅硬不破的事實一樣,教我們一個一個地砌上,砌成了我們外地人心目中的金門城。然而它終究只是一個沒有溫度的輪廓,外地人只是空虛的讚嘆,以前的領導、政治人物也只是利用它來提振用途不多、倒是很上得了檯面的士氣,但這塊土地真實的聲音,卻一直被隱隱地埋藏。
所以,讀完這部書後,突然像是有隻手,替讀者撥開了那層層的迷霧(對了,金門最有名的還有霧鎖機場),然後,聽到了金門的聲音,看到了金門的土地,還有土地上的人們對它的感情。這些由一個道道地地的金門人寫來,力勁很強,卻又細膩得加深了那輪廓,使我們心中的金門城,好像有了點人氣、有了點溫度。
讀這部小說,首先會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。如郝譽翔教授的推薦序所言,《火殤世紀》的文字是力透紙背的,像是雕刻,線條雖簡單,全負的施力卻都在其上。這種明快簡短的行文風格,教人一讀便引之入勝,文字不但構造出鄉野傳奇神秘的色彩,故事節奏的脈絡也相當清晰,讀來沒有累贅,隱然也期待接下去發生的事。而讀完後,腦子所殘留的,是那力勁背後的,深深的對故土、對先人的感情與緬懷。
本書有三十篇故事,三十篇故事裡的人物,身分各有不同,但會發現一個共同點,那就是微小,微小得只能順應歷史的變化,與這座孤島載浮載沉,不論是前來接收島嶼的國民黨將員、抗日志士、被抓去大陸打仗的金門馬伕,還是半生精華都被封鎖在這島上的外地士官兵,都是如此。由此可見,作者的視角所關注的,並不是那些可以興起大風大浪、在歷史上號稱了不起的人物,他想帶領讀者去看的,是那些小人物,他們眼中所看的大時代,以及如何對應這歷史洪流的無助、順應,與宏願、失落。
小人物因為小,生存渺茫,因此更加依附這塊土地,更關心這塊土地的存亡,相依相存出了一種即使遷移到外地、也無法被切斷的感情羈絆。太過高超的人物,我們只會把他當英雄人物去看,卻看不透他對世間的感情。市井小民的視野,方是我們一般讀者最能悉心體會的。作者著眼至此,也是深刻地希望我們可以對金門這塊土地感同身受。
而明明時代、歷史加諸在小人物身上的命運都是殘忍的、痛苦的,但作者卻像是不忍心寫得過於真實、過於明白,往往到了要收尾的時候,焦距會慢慢從那讓人不忍卒睹的事實上模糊遠移,然後移到了好像跟故事、跟人物都毫不相關的、沒生命的外物上,並著力去寫它,故事由此帶出了一種輕淡的、不再沉重的感覺。故事好像在此嘎然而止了,但是這後勁卻是強,當妳將這外物與故事本身的關聯想通時,會受到故事背後更大的震撼,那是作者沒寫到的、不願寫到的悲慘。
看完整部書、讀完三十篇故事,作者這種編年體式的、將歷史鉅細靡遺寫入小人物人生的寫法,會讓妳看到金門這詭異離奇的、卻由不得自己的哀嘆命運。一九四九年之前,它是與大陸息息相關的,但是從不被當權者給看進眼裡、放在心上。而一九四九年之後,卻被歷史、時代殘忍的、硬生生的扯裂成兩半,像個被歹徒挾持要脅其父母的孩子似的,可惜,它的母親並沒有因此對歹徒手下留情,甚至毫不憐惜的在它的身體上射下萬發砲彈,似乎想把它給炸沉到海底。若是將金門擬人化,他真會是個不被疼愛、還要被人打著洩氣的可憐孤兒。
一九四九年前,它的敘述主語是大陸,一九四九年後,它的敘述主語變成了台灣,在這轉變的過程中,它與它的人民都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,這就是它的命運。
在這重要的一九四九年的轉折當中,作者用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與他的人生來寫。〈辮子1911〉的王福氣,遇到了國民黨派員來接收金門,從此清朝劃入了歷史,生出了一個新的時代,叫民國、沒有皇帝的時代。同時,他的老婆生了孩子,他不在乎那新生出來的時代,但他的孩子卻是他的天,微小卻又龐大的天。〈風雲1949〉的王福氣,三十八年後,他的孫子誕生了,要當祖父了,他也感到了新生的愉悅,然而這時,對岸的大陸卻正在產生分裂的強大劇痛,他本也以為可以不在乎,於是像以往一樣,坐船到了廈門賣花生,卻驚見廈門軍隊砲火全開,全往金門轟炸,從此,他回不去他的故鄉。
這兩篇都寫了一種大時代轉變中,老百姓對世事的無力做主,因為毫無做主機會,所以也就學會了消極的順應,只要在這順應的過程中還能活下來,就是最大的事,其他的,都不願細管。他們的天,只侷限在自己的家裡。家就是他的天,作者寫他們對於家裡喜獲麟兒的喜悅、快樂,寫得就像時代一樣巨大,然而與他們同軌並行的時代,卻每次都遭逢巨大變動、分裂的苦楚,使得這兩篇故事都產生了一種矛盾的苦樂情感。喜悅的背後,竟是那瀰漫、沒有盡頭的苦海,看著小人物的喜悅漸漸被灰色、黑色蓋去,叫人心一酸。
時代的生之劇痛,與個人的生之喜悅,兩者交叉混入,產生了讓我困惑、卻印象極深的詭譎人世。由此可見,作者所寫的金門情感,也可以讓我們藉此放大,看到整個台灣土地的歷史命運。 |
|
|
|
編輯書評 / 遠景二號小編 / 回覆(0) / 閱讀(2022)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