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百年的剛強與纖柔:何致和評《火殤世紀》 一百年的剛強與纖柔
【聯合報/周末書房/何致和】2010.06.12
「一百年,一百個故事。」這是德國作家鈞特.葛拉斯在書寫《我的世紀》之前的「簡單」想法。當然,他很快就發現自己掉進了歷史的漩渦裡,必須耗費心力投入極不簡單的研究與考證工作。這部鉅著讓他在上世紀末加速戴上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,葛拉斯卻自謙這只是個平凡的想法,並建議各國作家不妨考慮考慮用各自的角度和語言,書寫一百年來的戰爭與和平、悲傷與希望。
十年過去,儘管《我的世紀》感動了不少作家,但在兩岸三地華人文化圈中仍不見誰能繼踵葛拉斯,把這個「簡單想法」化為文字。唯有吳鈞堯不畏艱難,以金門文學的研究者與創作者雙重身分,用編年方式書寫金門百年歷史。五年下來,他共完成五十六個短篇,雖未達到一年一故事,但就精神上來說其實已相去不遠。
和葛拉斯一樣,吳鈞堯在歷史事件的選擇和考究上,想必也煞費一番苦心,而決定由哪個人物發聲,更是考驗小說家在藝術表現上的功力。吳鈞堯的選角眼光頗為不凡,他把《火殤世紀》的主角分為兩類。一是有憑有據,曾在金門歷史上留下痕跡的真實人物,例如〈聲音〉的李心田、〈主僕〉的左樹燮,以及〈風師〉的陳文照。二是不見經傳,無足輕重,卻不小心一頭撞上歷史的小人物,在〈辮子〉和〈風雲〉中先後見證民國建立與坍塌的王福氣是為一例,而無意間牽牛闖進蔣經國即將蒞臨視察的廣場禁區,還讓牛屙了一大團屎在地的陳來旺,更是此類人物的經典代表。
兩類人物,以1949年的古寧頭戰役為分野,讓一本《火殤世紀》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調性。前半部緊扣金門縣誌,瀰漫著濃濃的傳奇氛圍,而吳鈞堯近年來漸趨簡潔精準的文字在此用得恰到好處,讓人頗有閱讀英雄列傳的淋漓酣暢之感。在後半部以庶民為主的故事中,他則以在地人的敏銳感知掘進鄉土,挖出一個個如一條根般深深扎進金門土壤中的鮮活人物,展露出姿態各異,但完全與自衛隊、菜刀和貢糖等刻板符號無涉的多元風貌。讓已習慣金門屬於軍事那面剛強形象的島外讀者,得以見識到這座島上的百姓纖細又堅忍的存在。
剛強與纖柔,並存在這數十個串連起來跨越百年的故事中。《火殤世紀》雖只收錄吳鈞堯百年故事書寫中的三十篇,卻已成功讓這座長期囿於「依附」與「阻絕」宿命的島嶼發出聲音。這本書替金門留住了那些快速被人遺忘的東西,老一輩的人可以藉之召喚記憶,年輕人也能從這一連串搬演的故事中獲得啟發。 |
|
|
|
作者書評 / 遠景二號小編 / 回覆(0) / 閱讀(1910)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