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愛黑眼珠》、《沙河悲歌》爭議且經典:中國時報報導七等生作品 《我愛黑眼珠》、《沙河悲歌》爭議且經典
【中國時報/林欣誼/台北報導】2010.6.22
七等生的不少作品發表時都引起爭議,尤其發表於一九六七年的《我愛黑眼珠》,被詩人楊牧稱為「十多年來台灣最惹爭議的文學作品之一」。
文中幻想與現實交錯,描寫男子李龍第在雨中去接妻子下班,遇上大洪水,他在大水中搶救了一名妓女,爬上屋頂避難,照顧了她一夜。隔天看見妻子出現在對面的屋頂上,看到丈夫與陌生女子親近,歇斯底里,因此落入水中。但李龍第決定在洪水退前繼續守護懷中的女人,並親眼看著妻子被洪水捲走。
小說主角引來道德爭議,陳芳明表示:「這是在寫一個挫敗男人內心建構起來的斷裂的世界。他希望變成一個能夠保護女人的男人,並在這個出現洪水的夢境中,呈現原始的內心。」
陳芳明表示,由於文中反覆書寫主角的內心掙扎,許多人批評七等生的語言囉唆,「但他的好,就在他的累贅,他把一個人猶豫躊躇時內心不斷出現的念頭,直接變成文字,他的寫實,就是內心的真實。」
八○年代後,七等生又發表《我愛黑眼珠續記》,描寫主角多年後在城市遊行隊伍中重遇妻子的情景。
七等生本名劉武雄,一九三九年生於苗栗通霄,畢業於台北師範藝術科,曾在台北九份、萬里國小任教,一九七○年後返鄉在通霄的國小任教直到退休。他創作產量豐,作品包含長、短篇小說,尤以《我愛黑眼珠》、《沙河悲歌》為傳世之作。他最後的一部作品是一九九八年出版的小說集《思慕微微》,大半篇幅由情書體寫成。七等生不僅寫作,也曾開過畫展、攝影展。一九八九年他自國小教職退休後,一九九三年移居花蓮,一九九四年移居台北。
七等生的另一部代表作《沙河悲歌》完成於一九七五年,曾被導演張志勇改編為電影。七等生以他早逝的、擔任小喇叭手的哥哥為本,描寫主角李文龍不顧父母反對,決定擔任樂手四處漂泊,呈現對藝術的堅持,也反映了台灣鄉村貧困情景。
此外,七等生也曾以《精神病患》描寫邊緣人物,也曾寫《耶穌的藝術》,並因在文中直言對宗教看法,引來教會團體不滿。 |
|
|
|
作者書評 / 遠景二號小編 / 回覆(0) / 閱讀(3407)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