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京華煙雲》心得【一】:對女性的憐惜 乍看是兩部厚厚的巨冊,卻是一部讓人不知不覺便讀完的精采故事。
在譯者語,與林語堂先生的女兒林如斯的評語中,知道了《京華煙雲》的創作意念是如此的浩大:「他說明了《京華煙雲》以《紅樓夢》為骨幹,以《莊子》為血肉,又怕《紅樓夢》與《莊子》之不足,更以許多別的中國人思想為補充。」這種哲學性的東西,靜下心來思考,是非常有意思的,但這並不是讓小編情不自禁讀完的原因,而我也相信這很難成為催引現代讀者去讀這大部頭小說的動力。這意念太浩大了,讓人不禁就望而生畏。
所以,小編在自己的讀書筆記裡記得最多的,便是《京華煙雲》裡的各個人物。人物的描寫,以及依著他們的性格、順著大時代的變動,去發展的每則故事,是這部小說最吸引人讀下去的原因。而再一細看,又會發現,寫得最有特色、引人最最關注的人物,竟清一色的都是女性。
林語堂先生非常關注女性角色,本書的主線也幾乎在女子身上。在上冊的部分中,有一段這樣的文字:
「在當時不知有多少女子,因為她們的理想不能實現,或有了極高的志向而不能達到目的,或雖有了極大的志願,因結婚而整個地被打消,因此她們只得把一切潛藏在自己的心底,而用希望的方式寄託在她們的兒子身上!也不知有多少女子要想在學業上繼續上進,可是絕對地不可能!也不知有多少女子,希望在畢業後升入大學,而結果則全然落空!也不知有多少女子願意嫁給她們心目中所愛的那種青年人,可是因身不由主,不能如願以償。少年時代的女孩子,心目中所有的空泛不定的各種理想,正像一朵花在含苞待放的時候,忽然被狂風暴雨摧折了。這些可愛而無人歌頌的婦女們,無名的女英雄,她們不論嫁給配與不配的丈夫,其所留給子孫的,無非是豎立在野草荊棘中的土堆面前的一方墓碑而已。」
由此可知,作者對中國女子千年來遭遇,是感到同情的,卻也是贊揚的。有才有德、有智慧有理想的女子,固然無法像男子那樣在社會上立足,而必須進入家庭,為她們的家人付出一生。但,她們雖然必須是隱性的,最終卻會融入大家庭中成為一個基底,這個基底會影響她們的兒子,甚至是丈夫,不論這影響是好是壞,她們的意志將像柔柔的水一樣,不知不覺中就如此滲透進家族男人們的思想與作為裡,使他們在社會上立足,成為影響社會國家的顯面。這其中,或多或少都參酌了女子們的想法與意念。尤其中國又是個注重孝道的社會,也常常看到堂堂大官,在家對母親都是畢恭畢敬,凡事可能聽從母親,或是徵詢意見,所以女子的影響力更是超乎想像的大。
由於《京華煙雲》通篇以改變的中國為骨幹,如同林語堂先生在小序中所言:
「這本小說並不為當代中國人的生活辯護,也不像許多晚近的中國黑幕小說那樣,意在暴露它的弱點。它既不歌頌古舊生活,也不在偏袒新式生活。它不過是一樁故事,述說當代的男女,怎樣成長並學著相處,怎樣愛與憎、爭辯與寬恕、痛苦與歡樂,某些生活習慣和思想方法怎樣成形,尤其,在這個『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』的塵世上,他們怎麼調整自己,以適應生活環境。」
要寫風俗的轉變,作者自然從社會底層百姓的最細微處寫起,在他看來,女子是家庭的最根本,而女子處境的改變,更顯示了社會本質轉變的方向,因此他便著重各種女子不同的面向,以及她們的抉擇所導致的後續命運。
而其中,又以女主人翁姚木蘭的形象最為突出,作者便曾與女兒說過:「若為女兒身,必做木蘭也。」可見作者對這名人物有多麼看重與喜愛。 |
|
|
|
編輯書評 / 遠景二號小編 / 回覆(0) / 閱讀(2083)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