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誰在綠洲唱歌》心得:滯悶卻帶著一絲救贖之慈悲的都市光景 每次閱讀郭漢辰先生的作品,都必須要先適應他的文字特色。和《記憶之都》一樣,《誰在綠洲唱歌》這部收錄十篇短篇小說的集子,作者的文字依然是迂迂繞繞、具有極高的重複性之特色。這使得他的故事讀起來便有一種黏滯的、透不過氣的感覺。
恰好這集子裡的十篇故事幾乎是描寫南國的夏日,以及被烈日燒得蒸騰著熱氣的都市地景,因此現時也被夏天的悶熱搞得心煩意躁的我們,更能感受到那小說氛圍的窒息、迷亂、走不出現況的躁動情緒。
讀它,其實並不舒服。
但終究來說,《誰在綠洲唱歌》是一部關於救贖的故事。
這部小說,沒有華麗的詞藻,沒有譁眾取寵的劇情,有的只有真真實實、一筆一劃、細細描繪的都市光影。讀者或許會覺得暗多於光,苦多於樂,但作者仍是慈悲的,慈悲地利用他豐富的想像力,想為結局帶來一些光明、一些寬慰。
在故事裡,每個人物都是真實到彷彿你在尋常街巷上也能碰見的,甚至是紛紛鬧鬧卻帶著人生無奈苦痛縮影的新聞中,時常會看到的案例--失婚、患憂鬱症與癌症的單親媽媽走上絕路、中年失業同時面臨陽萎恥辱的男人必須靠A片挽回些什麼、只因一片純情卻因而涉及人蛇集團利益勾結的菜鳥警察……
除此之外,這部作品中也寫親情,寫忙碌的都會生活、日漸疏離的家族關係底下,仍是牽絆如藕絲,卻連陰陽兩界都斷不了的親情。魂靈的影子雖淡,但感情之重卻能超脫肉體的束縛。
而與他篇調性最為不同、壓在本書最後的一篇,我覺得是最有力道的一篇。很又意思,它一樣反應了現實,只是若它的靈感是來自一則新聞,那我們不會在社會版上看到它,而是在最熱鬧、最不真實的政治版、頭版--作者寫它的用意,經歷過的我們再清楚不過。他大膽地寫下黨外的過去與執政的那一頁,直到如今,那痛仍是很多人所無法勇敢去碰觸面對的。但作者也依然用最真實質樸的語言,說出了必須說出的真相。那句「讓我們革命去--」,力量之大,堪可作為整本書最震撼的結局。
作者取材於現實,卻又以奇幻筆法大力跳躍脫於現實,讓一連串悲劇所導向的結局是可以開放想像的,想像出一絲對生命的正向希望,使讀者覺得人生不必都得被逼上絕路。路的某一處還是光明,還是可以鼓起勇氣走下去的。
而有意思的還有文字的編排,是因應著故事的節奏,〈數數〉與〈革命信徒〉是這種實驗的成功。在〈數數〉中,倒數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意象,因此在主人翁最後一次的數數時,頁面的編排是一頁就一個數,其他地方一律留白,並不把頁面擠滿字,這使得倒數的動作與力量增強,讀者的心情也被那有些詭異的頁面留白給弄得心驚膽戰(或許會有人以為是印壞了的),確實使人感到這篇故事的詭譎之處。而〈革命信徒〉中最後壓軸的「讓我們革命去--」也是使用單獨的一頁呈現,讓這句話分量極重,有相當震撼的效果。這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現象,跳脫往常的文字編排設計,竟能使文意的意象與力量都增強了。
其實可以看出,作者很會想故事的點子,而這些點子對於社會、之於人類的意義,又可有正面之提醒、警示之用途,可見作者對於這個世界的觀察之細膩與敏銳,以及對人事的積極和關心。但要將這樣一層極富意義的關心,傳播給更多讀者知道與體會,甚至進而因此改變了現實,我個人認為作者的文字魅力還可更往上提升一些。若之前說過的重複性、迂繞等問題可以更為修飾,減低讀者閱讀上的不耐,讓文字本身更會說故事,增加人們對故事的期待感,也使人物的對話脫離那恐怖的文藝腔調調,進入真實的生活之味道,那我相信他的作品會得到更多人的關注與認可。 |
|
|
|
編輯書評 / 遠景二號小編 / 回覆(0) / 閱讀(1952) |
|
|
|
|
|
|